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GB50013-201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6日
实施日期:2019年08月0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018年第347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室外给水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3-2018,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9、4.0.5、5.3.7、6.1.8、7.1.7、7.6.9、7.6.12、8.0.9、8.0.11、9.1.2、9.1.7、9.9.14、9.9.15、9.9.16、9.9.17、9.9.18、9.9.25、9.9.26、9.9.27、9.9.37、9.10.4、9.10.19、9.13.5、10.2.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同时废止。
本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cn)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8年12月26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12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给水系统、设计水量、取水、泵房、输配水、水厂总体设计、水处理、净水厂排泥水处理、应急供水、检测与控制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与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125重复的术语内容不再纳入本标准,并补充了部分术语、调整了部分术语。
2.增加了高速澄清池、除砷、中空纤维微滤与超滤膜过滤、次氯酸钠氯消毒、次氯酸钠与硫酸铵氯胺消毒、紫外线消毒以及应急供水等。
3.调整了用水定额、部分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参数等。
本标准中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政编码:200092)。
1、总则
1.0.1为规范室外给水工程设计,保障工程设计质量,满足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方便,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镇及工业区永久性给水工程设计。
1.0.3给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给水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水源选择、厂站位置、输配水管线路等的确定应符合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
1.0.4给水工程设计应综合考虑水资源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各种用水的关系,提高用水效率。
1.0.5给水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约用地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
1.0.6给水工程设计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年~10年,远期设计年限宜采用10年~20年。
1.0.7给水工程构筑物主体结构和地下输配水干管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的有关规定。主要设备、器材和其他管道的设计使用年限宜按材质、产品更新周期和更换的便捷性,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0.8给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1.0.9在保证供水安全的前提下,给水工程设计应合理降低工程造价及运行成本、减少环境影响和便于运行优化及管理。
1.0.10给水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复合井mixedwell
由非完整式大口井和井底以下设置一根至数根管井过滤器所组成的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2.0.2反滤层invertedlayer
在大口井或渗渠进水处铺设的粒径沿水流方向由细到粗的级配砂砾层。
2.0.3前池suctionintankcanal
连接进水管渠和吸水池(井),使进水水流均匀进入吸水池(井)的构筑物。
2.0.4进水流道inflowrunner
为改善大型水泵吸水条件而设置的连接吸水池与水泵吸入口的水流通道。
2.0.5生物预处理biologicalpre-treatment
主要利用生物作用,去除原水中氨氮、异臭、有机微污染物等的净水过程。
2.0.6翻板滤池shutterfilter
在滤格一侧进水和另一侧采用翻板阀排水,冲洗时不排水、冲洗停止时以翻板阀排水,可设置单层或多层滤料的气水反冲洗滤池。
2.0.7翻板阀flapvalve
阀板以长边为转动轴,可在0°~90°范围内翻转形成不同开度的阀门。
2.0.8铁盐混凝沉淀法除氟ferrosoferriccoagulationsedimentationfordefluorinate
采用在水中投加具有凝聚能力或与氟化物产生沉淀的物质,形成大量脱稳胶体物质或沉淀,氟化物也随之凝聚或沉淀,后续再通过过滤将氟离子从水中除去的过程。
2.0.9活性氧化铝吸附法除氟activatedaluminumprocessfordefluorinate
采用活性氧化铝滤料吸附、交换氟离子,将氟化物从水中除去的过程。
2.0.10再生regeneration
离子交换剂或滤料失效后,用再生剂使其恢复到原形态交换能力的工艺过程。
2.0.11吸附容量adsorptioncapacity
滤料或离子交换剂吸附某种物质或离子的能力。
2.0.12污染指数foulingindex
综合表示进料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的浓度和过滤特性,表征进料对微孔滤膜堵塞程度的指标。
2.0.13氯消毒chlorinedisinfection
将液氯或次氯酸钠、漂白粉、漂白精投入水中接触完成氧化和消毒的工艺。
2.0.14紫外线水消毒设备ultraviolet(UV)reactor
通过紫外灯管照射水体而进行消毒的设备,由紫外灯、石英套管、镇流器、紫外线强度传感器和清洗系统等组成。
2.0.15管式紫外线消毒设备(管式消毒设备)closedvesselreactor
紫外灯管布置在闭合式的管路中的紫外线消毒设备。
2.0.16臭氧氧化ozonation
利用臭氧在水中的直接氧化和所生成的羟基自由基的氧化能力对水进行净化的方法。
2.0.17颗粒活性炭吸附池activatedcarbonadsorptiontank
由单一颗粒活性炭作为吸附填料而兼有生物降解作用的处理构筑物。
2.0.18炭砂滤池granularactivatedcarbon-sandfilter
在下向流颗粒活性炭吸附池炭层下增设较厚的砂滤层,可同时除浊、除有机物的滤池。
2.0.19内压力式中空纤维膜inside-outhollowfibermembrane
在压力驱动下待滤水自膜丝内过滤至膜丝外的中空纤维膜。
2.0.20外压力式中空纤维膜outside-inhollowfibermembrane
在压力驱动下待滤水自膜丝外过滤至膜丝内的中空纤维膜。
2.0.21压力式膜处理工艺pressurizedmembraneprocess
由正压驱动待滤水进入装填中空纤维膜的柱状压力容器进行过滤的膜处理工艺。
2.0.22浸没式膜处理工艺submergedmembraneprocess
中空纤维膜置于待滤水水池内并由负压驱动膜产水进行过滤的膜处理工艺。
2.0.23死端过滤dead-endfiltration
待滤水全部透过膜滤的过滤方式。
2.0.24错流过滤cross-flowfiltration
待滤水部分透过膜滤、其他仅流经膜表面的过滤方式。
2.0.25膜完整性检测integritytest
膜系统污染物去除能力及膜破损程度的定期检测。
2.0.26膜组moduleset
压力式膜处理工艺系统中由膜组件、支架、集水配水管、布气管以及各种阀门构成的可独立运行的过滤单元。
2.0.27膜池membranetank
浸没式膜处理工艺系统中可独立运行的过滤单元。
2.0.28膜箱membranecassette
膜池中带有膜组件、支架、集水管和布气管的基本过滤模块。
2.0.29压力衰减测试pressuredecaytest
基于泡点原理,通过监测膜系统气压衰减速率检测膜系统完整性的方法。
2.0.30泄漏测试leaktest
基于泡点原理,通过气泡定位膜破损点的方法。
2.0.31设计通量normalflux
设计水温和设计流量条件下,系统内所有膜组(膜池)均处于过滤状态时的膜通量。
2.0.32最大设计通量maximumflux
设计水温和设计流量条件下,系统内最少数量的膜组(膜池)处于过滤状态时的膜通量。
2.0.33设计跨膜压差normaltransmembranepressure
设计水温和设计通量条件下,系统内所有膜组(膜池)均处于过滤状态时的跨膜压差。
2.0.34最大设计跨膜压差maximumtransmembranepressure
设计水温和设计通量条件下,系统内最大允许数量的膜组(膜池)处于未过滤状态时的跨膜压差。
2.0.35化学稳定性chemicalstability
水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对水质与管道的影响程度,包括水对管道的腐蚀、难溶性物质的沉淀析出、管壁腐蚀产物的溶解释放以及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积累等。
2.0.36生物稳定性biostability
出厂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支持异养细菌生长的潜力。
2.0.37拉森指数LarsonRatio(LR)
用以相对定量地预测水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对金属管道腐蚀及对管壁腐蚀产物溶解释放倾向性的指数。
2.0.38调节池adjustingtank
用以调节进、出水流量的构筑物。
2.0.39排水池draintank
用以接纳和调节滤池反冲洗废水为主的调节池,当反冲洗废水回用时,也称回用水池。
2.0.40排泥池sludgedischargetank
用以接纳和调节沉淀池排泥水为主的调节池。
2.0.41浮动槽排泥池sludgetankwithfloatingtrough
设有浮动槽收集上清液的排泥池。
2.0.42综合排泥池combinedsludgetank
既接纳和调节沉淀池排泥水,又接纳和调节滤池反冲洗废水的调节池。
2.0.43原水浊度设计取值designturbidityvalueofrawwater
用以确定排泥水处理系统设计规模即处理能力的原水浊度取值。
2.0.44超量泥渣supernumerarysludge
原水浊度高于设计取值时,其差值所引起的泥渣量(包括药剂所引起的泥渣量)。
2.0.45干化场sludgedryingbed
通过土壤渗滤或自然蒸发,从泥渣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处置设施。
2.0.46应急供水emergencywatersupply
当城市发生突发性事件,原有给水系统无法满足城市正常用水需求,需要采取适当减量、减压、间歇供水或使用应急水源和备用水源的供水方式。
2.0.47备用水源alternatewaterresource
为应对极端干旱气候或周期性咸潮、季节性排涝等水源水量或水质问题导致的常用水源可取水量不足或无法取用而建设,能与常用水源互为备用、切换运行的水源,通常以满足规划期城市供水保证率为目标。
2.0.48应急水源emergencywaterresource
为应对突发性水源污染而建设,水源水质基本符合要求,且具备与常用水源快速切换运行能力的水源,通常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生存、生活用水为目标。
2.0.49应急净水emergencywatertreatment
在水源水质受到突发污染影响或采用水质相对较差的应急水源时,为实现水质达标所采取的应急净化处理措施。
3给水系统
3.0.1给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地形、水源条件、城镇规划、城乡统筹、供水规模、水质、水压及安全供水等要求,结合原有给水工程设施,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
3.0.2地形高差大的城镇给水系统宜采用分压供水。对于远离水厂或局部地形较高的供水区域,可设置加压泵站,采用分区供水。
3.0.3当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相对集中,且有合适水源可利用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可独立设置工业用水给水系统,采用分质供水。
3.0.4当水源地与供水区域有地形高差可利用时,应对重力输配水与加压输配水系统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用。
3.0.5当给水系统采用区域供水,向范围较广的多个城镇供水时,应对采用原水输送或清水输送以及输水管路的布置和调节水池、增压泵站等的设置,做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0.6采用多水源供水的给水系统应具有原水或管网水相互调度的能力。
3.0.7城市给水系统的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的有关规定。
3.0.8城镇给水系统中水量调节构筑物的设置,宜对集中设于净水厂内(清水池)或部分设于配水管网内(高位水池、水池泵站)做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0.9生活用水的给水系统供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B5749的有关规定,专用的工业用水给水系统水质应根据用户的要求确定。
3.0.10给水管网水压按直接供水的建筑层数确定时,用户接管处的最小服务水头,一层应为10m,二层应为12m,二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应增加4m。当二次供水设施较多采用叠压供水模式时,给水管网水压直接供水用户接管处的最小服务水头宜适当增加。
3.0.11城镇给水系统的扩建或改建工程设计应充分利用原有给水设施。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 )下载地址:GB50013-2018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pdf